“互联网时代”是千载难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完成或经历着快速更新与重构。实体经济受到空前的调整压力,“互联网+”在不到的一年时间内迅速改变甚至颠覆了众多的传统行业,逆势飞扬。这正印证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转型,转型如同革命,革传统产业的命、革自己的命,革自己的命自然会很痛很难过,但若不痛苦可能就会死掉,实体经济大量的倒闭潮就是前车之鉴。如此,养老产业的出路在哪里呢?
随着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我国养老产业正在经历“军阀混战”的阶段,各路神仙更显神通,都在研究和实验如何能“在商业操作与解决社会问题”中杀出一条“血路”,探索一条养老产业化的有效路径。最近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协会及各大机构争先发布关于养老事业的各种探索与研究成果。这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社会期待的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风暴会,若风暴大了自然就会产生下一个“风口”。
大数据时代的C2B模式,聚合数据为养老产业实现批量化定制提供可能,将真正实现一切以老人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发展理念。C2B是一种供需模式的颠覆,是一场养老服务业的革命,必然将养老产业推向下一个风口。养老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循环产业,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养老意识转变,拉动作用必将超过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等传统社会服务业,成为刚需性消费,未来10年养老(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驱动力。
作为多年从事养老规划的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场面,面对“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将来谁为我们养老”的发问,特形成以下四点思考。
思考一:由四等公民到四感人生
由于多方面原因,先期部分老年人退休特别是进了养老院后,就变为“四等公民”——等吃、等睡、等儿女、等死,近年来许多基层养老院发生老年人受伤、致死的悲剧,难免让人痛心,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我本人从事养老规划5年、旅游规划10年,目前在北京意维地景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在我从事养老规划的这5年里,我有意识的接触大量老年人,通过聊天、观察、走访和共事中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55岁-65岁)各阶层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和特有情怀,我总结为四感:即存在感、认同感、成就感、幸福感。
存在感,就是一种得到重视的感觉。
比如,由于自我存在得不到重视,得不到肯定和表扬,使得自己觉得没有存在感,而有存在感的人则是受到社会重视,且受到人民尊敬,受到广泛关注,即为“存在感”。所有的老年人都有擅长的领域,退休后基本上是从“专家”模式跳到“老人家”模式,存在感的落差太大,需要继续被重视。
认同感,就是具有相同价值观的社群。
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老年人更需要。退休后的老人一定喜欢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比如,打球、养鸟、下棋等。因为老年人更需要欣赏自己又能聊得来的好朋友。
成就感,就是自己对自己所作的事发自心底的满足。
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人人都需要成就感,老年人更强烈,比如,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儿女有出息、愿望实现等,我们到了花甲之年再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非常需要一次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来肯定自我。
幸福感,就是基于自身的满足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也是人内心追求的映射,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工作充实且有发展前景、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生活工作安排合理、家人朋友身体健康、有正常的社交活动、能定期出去旅行等都是幸福的。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经过调查发现其实老年人的幸福感很简单,主要体现三个方面:自己和老伴都身体健康;儿女孝顺,儿孙平安健康;有自己的老伙伴(朋友圈)并能定期旅行。
思考二:由生命养老到品质养老
第一年龄为0-14岁,开始社会化和开始接受教育的阶段;
第二年龄为15-60岁,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
第三年龄为61岁-失能,具有丰富知识经验,有健康、有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发挥自身潜力,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第四年龄为失能-死亡,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和护理直到死亡;
第三年龄和第四年龄均属于养老年龄,我认为第四年龄为生命养老,就是有尊严的活着。第三年龄才是品质养老的最佳时期,俗话说“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前半生为学习、为儿女、为事业而活,现在到了为自己而活的阶段,活出自我、活出任性,要知道再不疯狂就死了!
接触老年人久了你就会发现老年人花钱很谨慎,不管他们有没有钱,这是因为他们吃过苦、受过累,所以很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但这不代表他们对生活不追求品质,也不能说明他们不舍得花钱,如果小孙子想吃哈根达斯,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去买,而自己不舍得买。
我认为未来3到5年养老理念、消费意识才是养老培训的必修课。所以随着养老意识和消费意识的转变,养老产业的春天才真正到来,养老品质和幸福感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思考三:由B2C到C2B
C2B模式将是养老产业化成功的法宝,更是养老机构大幅缩短资金回收期的唯一选择。那么什么是B2C模式?什么又是C2B模式?
C2B和B2C都是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B2C是企业对消费者即商对客,也就是通常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C2B是消费者对企业。应该先有消费者需求产生而后有企业生产,也就是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有生产企业按需求完成产品。
任何行业一定是先有需求再有创意和产品,养老产业也不例外,目前从事养老事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我们想当然的把老人归类后安置到养老公寓或者社区,但我告诉你,我从跟50位各阶层的老人深度聊天中发现80%以上喜欢跟年轻人一起居住。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产品之前一定要深度了解你的目标客群的真正需求和特有情怀。虽然数字经济时代下我们通过手机终端、生活动线能精准的搜集到目标人群的喜好,但我们可能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老年人(60-80岁)使用智能手机的比率不足3%,一二线城市也只能达到7%左右,而且大多都是子女淘汰的手机。所以老年人真正的需求,目前无法通过大数据搜集到,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养老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只有多关爱老人才能真正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
思考四:由政府负责到社会循环消化
我前几天同一位老民政沟通,说到养老问题他说:“政府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造成目前政府根本无法承担养老社会化的重担,养老产业化、社会化是必然之路。但事实告诉我们,所有养老项目的资金回收期都在5-7年乃至更长,这就使得诸多致力养老事业的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快钱”又缺乏耐心,共同导演了目前养老产业化的“军阀混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作用,各路神仙觅商机而动,有从养生保健品
杀进来的、有从智能家居切入的、有从老龄用品渗透的、有从老年旅游培育的,但这些都没有解决养老的刚需和根本性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
1、政府深化医疗改革,实现使用医保卡到养老机构购买服务。
2、由政府引导保险公司推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的商业保险。
政策和金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养老层面的刚需,减轻社会的压力,逐步培育健康的养老消费理念。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政策牵引为前提,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让社会自然循环消化养老刚需是政府释放压力的最好选择。
无论从社会美德、尊老、爱老、敬老角度,还是从中国孝文化的落地性上来讲,让老人优雅的老去、让老人有尊严的老去,是社会和子女的共同职责。这种特有的情怀与心理需求正在被细心的人、有实力的有志之士所发现。“C2B模式”让孝顺的人真正了解老人,把所有孝顺的人联合起来就能打通并激活养老产业链。因为我坚信只有孝顺的人才能用心做好养老产品,实现“乐龄时代”。
2015-08-28 杜灿新
(本文系77365.net、北京意维地景养老产业创新研究院 提供,转载引用请注明。)
北京意维地景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www.www.lkjslm.com |